层层叠叠上远山,蜿蜓逶迤绕云间。立夏时节,地处山西省临汾市的永和梯田,阡陌纵横,绿意盎然。
远望,蜿蜒的梯田如同万级银梯,依着山势,扶级而上。俯瞰,层层的梯田阡陌纵横,线条优美流畅,风景尽收眼底。
这是永和县农田宜机化改造后的壮美画面,也是该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一座座村居亮丽多彩,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展开这张融合万千气象的时代画卷,永和县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护‘样板县’,建设有机旱作特色农业‘示范县’,建设全省新型能源工业‘领跑县’,建设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品牌县’”为目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荒坡地变高产田增粮又富民
地处吕梁山南麓、黄河东岸畔的永和梯田里,一台台农机来回穿梭。
“你们想象不到,这里曾经到处是光秃秃的荒坡。”在永和县芝河源头,望着郁郁葱葱的万亩梯田,县水利局局长王涛感慨道。
永和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残垣沟壑区,大小2500多条沟道纵横交错,全县35万亩耕地基本分布于丘陵山地,其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面积达30.77万亩。
早在2010年起,永和县便在芝河源头的高山上开始了“坡改梯田”,通过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昔日贫瘠的山坡地变成了高产田、生态沟、风景区。
根据统计,永和县先后投资1487万元,实施了白家崖、刘家庄两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完成坡改梯建设1.25万亩。在单一的坡耕地治理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了坡耕地改造、坝滩联治、经济林栽植、荒山造林、设施改善“五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
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来,永和县改造机修梯田7.7万亩。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控制后,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全县林木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7%,提高到现在的46.5%;年流失泥沙量比治理前减少48.7%以上,年可减少泥沙流失量88.3万吨。同时,坡改梯改善了耕作条件,农民收入随之增加,治理后的坡耕地每亩可增加收入1000元—1300元。
“过去基本农田种植效率低,一家种百十亩地,靠着人力和畜力,也得种一个月。改成梯田后,就是一半天的事情。”永和县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说。
永和县在309平方公里的芝河源头,先后投入1.8亿元,依山就势,机修梯田6.7万亩,坝滩联治5000亩,建成淤地坝57座,营林造林10.8万亩,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有效解决了丘陵山区农机下田难、作业难等问题。
如何利用好梯田,给农民带来更多收益?
“通过多方调研了解、请教农业种植方面的专家,我们引进了‘晋糯三号’高粱种子,开始推广种植高粱。”永和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晋糯三号”高粱品种十分抗旱,长势旺盛,同时高粱还能作为酿酒企业的原材料。“这个高粱品种不仅抗旱,价格卖得还高,产量高、效益好,农民种植的积极性非常高。现在每年可销售5万至6万吨高粱。”
靠着好口碑,永和县的高粱种植面积已超10万亩,华北地区最大的永和梯田,如今被打造成万亩优质高粱园区。下一步,将着力打造黄土高原有机高粱种植示范基地和酱香型白酒原料供应基地。
农田宜机化改造省心又省力
唯有良田方有粮仓,惟有仓实方可粮安。
“小、短、陡、弯、碎”的耕地条件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瓶颈何以突破?改地势在必行。
“针对丘陵山区耕地地块小而散、生产成本高、劳动力短缺、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我们持续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路子。”永和县委书记高永贤说道。
据介绍,自2021年年底,永和县被确定为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试点县后,该县便启动了大规模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工程。两年来依山就势累计改造完成3220亩,农田地块实现了“小并大、短变长、陡变缓、弯变直和互联互通”,有效解决了丘陵山区农机“下田难”“作业难”等问题,耕地利用效率明显提升。
小田变大田,坡地变良田。2022年,永和县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试点项目总投资680万元,在望海寺乡白家腰村、李家垣村的3000余亩集中连片细碎农用地里实施。目前,这里已经被改造成为2500亩适宜全程机械作业的水平条田。
“这下改造的大型机械都能进到地里,都有路,路方便,机械耕地也方便,种粮食我们更有信心。”李家垣村村民贺让红高兴地说。
宜机化改造不仅整合了农田,还为永和县农业生产托管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宜机化改造后,有效耕地面积增加,作业效率提升,改造田实现全面托管。去年秋天,改造田内种植的玉米、高粱等农作物亩均增产30%以上,户均增收2000元。
从前“扶犁扬鞭”,如今“铁牛翩翩”。目前,永和县改造田能满足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要求。“宜机化改造有力提高了我们的农机装备水平,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累计总面积已达80万亩。”永和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全县新购置农机具500余台,农机保有总量达2500余台,改造后的区域综合机械化水平由30.8%提高到了85%。
截至目前,全县参加农业产生托管的农户达到10147户,占到拥有耕地总户数的80%以上;托管地块亩均增产33%,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土地小块变整块,直接增加播种面积1万余亩。
高永贤相信,进入“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 农业生产全产业链托管”的新阶段后,这种双重探索将进一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如今,如火如荼进行中的宜机化改造将彻底补齐永和县丘陵山区农业实现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的短板,以此为依托,农业生产托管高质量发展的“永和模式”将持续发力。
村美民富幸福来乡村绘新景
乡间道路交错纵横,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这样的美丽景致随处可见。这是永和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直接呈现。
近年来,永和县按照“规划先行、设施完善、提档升级”的工作思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2022年,完成20个村庄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建设3个乡村振兴省级示范村、两个乡村振兴市级示范村。实施道路改造工程7.9公里,改造农村低压线路长度为481.34公里,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
洗涤岁月的春风,伴随艰辛的汗水和花香,这一路收获满满,感动满满。
全长36.9公里的南庄至阁底段被评为“十大最美农村路”,贯穿起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等景区,为沿线4个乡镇44个行政村注入了发展新动能。
如今在永和,以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为重点的红色文化旅游,以黄河乾坤湾为重点的黄河风情旅游,以绿色产品采摘为主的绿色生态旅游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干净卫生的标准化羊舍里,羊儿一边听着舒缓的音乐,一边悠闲地吃着自动化设备投喂的“特色红枣颗粒饲料”……
位于望海寺乡红崖渠村的美洋洋牧业舍饲圈养羊养殖场里,2000多只存栏湖羊膘肥体壮。
2022年4月26日,总投资3300余万元、占地面积32亩的永和县万只湖羊养殖基地投入运营。此举被视为永和县向“晋南肉羊产业发展样板县”、全省养羊大县第一方阵迈出的坚实一步。
据介绍,该基地以养殖羊和育肥羊为主,羊存栏量可达5000只以上,年出栏量达到1万只以上,年产值达到2000余万元,年利润约300万元,可以带动7个村集体每年共增收3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10个养羊合作社和358户养羊户发展舍饲圈养羊产业,带动周边群众500余人种草、务工,每年人均增收约3000余元。
围绕“稳粮、兴牧、强特色、促融合”农业发展思路,永和县加快养羊产业全产业链的发展和培育,推动羊饲养量达到30万只以上,叫响“永和肉羊”品牌。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去年以来,永和县将县、乡、村三级主体平台作为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主抓手,系统谋划、同步推进,以此打通乡村与资本市场的对接通道,架设起小农户连接大市场的桥梁。
2022年3月28日,永和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作为县属国有独资企业,主要负责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农村集体资产整合、农村资源开发等方面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承担着对外融资、对内资金拨付、对下产业扶持的三重任务。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的业务范围涵盖项目融资、产业投资、资产运营、项目建设、市场营销、对外合作等6大板块83项业务。
“2022年,我们谋划储备村集体项目80个,总投资达5.28亿元,集中开工项目35个,总投资2.18亿元。”永和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吕晓强介绍,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164万余元增长到2022年的2608万元,6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
乡村振兴,时不我待。放眼永和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村子更美了,产业兴旺了,村民富裕了,乡村振兴的梦想正在脚踏实地的探索与实践中一步步成为现实。(记者 张婷婷)
(责任编辑:李鑫)